第四十一章 登峰造极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7.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笑的是,元王此举,甚至连最大的受益人简渊也并不是太清楚。

    和樱罗女国的战争结束之后,元王把郢都留给简渊接管,自己则很快就返回了洛城。

    元王和简渊之间的接触很短促,这对皇叔侄之间原本就很生疏。

    他们在郢都城外战场相遇时,也只是例行的皇侄对皇叔的请安问候。

    例行的皇叔对皇侄远道而来的解救,进行了一些口头嘉奖和感谢。

    一天之后,元王就迫不及待的告辞了简渊,带着自己的人马返回了狼藉一片死伤无数的洛城。

    尚在忙乱之中的简渊也没有对其多加挽留,任其自行其是。

    毕竟,元王是封地在外的诸侯王爷。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他是不可以擅离自己的封地的。

    想要少生事端,当然是越快返回自己封地的越好。

    送元王离去之际,元王只是含笑对着简渊意味深长的点点头。

    当时的简渊,正满脑门子想着如何妥善处理投降的寒弋大军。

    他哪里会想到,元王这个意味深长的点点头,就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要把西秦的江山,送予这个对他执礼甚恭,温厚平和的皇侄。

    元王在已经成长起来的简渊身上,看见了一种曾经属于他们皇室男子的自信和勇武。

    在简渊的眼中,看到了一种如今的皇室男子之中,已经湮灭的仁德和悲悯。

    元王立刻就知道,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做了西秦的天下之主。

    他的自信,仁德,悲悯,不但会善待天下百姓,更会善待他这样一个长辈。

    让元王更加坚定决心这样去干的还有,他看见了那些围绕在简渊身边的战功卓越将领。

    元王原本就是个深于心机的人,他几乎是一眼就看明白了连简渊自己都还没有看明白的事情。

    西秦的皇太子虽然还是简轩,其实西秦天下真正的主人,已经是简渊了。

    现在,也只有太子和青妃还蒙在鼓里了。

    而且,西秦有简渊这样的皇子,自己再想问鼎,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

    与其不识时务的瞎折腾,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个逍遥王爷。

    所以,已经看得明明白白的元王如今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造势一下。

    而这种推波助澜他完全用不着明着去和简渊商量,那样就显得有些存心邀功献媚了。

    他要显得像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皇室长辈那样。

    作此抉择,完全是一种心存公平的举动。

    是为谋求天下大义,百姓安康,而并不是为了求取什么回报的。

    将来,如果简渊登上帝位,不怕没有人“失口”说出他这个皇叔的功德。

    退一万步讲,就是简渊鬼迷心窍,打死不肯承担“谋逆”罪名,简轩继续登基。

    隐秘一点行事,更是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元王在返回洛城之后,便开始了一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紧锣密鼓的筹谋。

    但令元王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和青妃母子的有持无恐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们竟敢完全无视朝臣们群情汹汹的奏请,草草敷衍塞责了一下,就算完事了。

    并且还极其不要脸的,拿着驱虎国占领西秦土地城池来说事。

    好像当年西秦和驱虎战败,不得已割据城池赔偿,都怪还在襁褓之中的简渊似的。

    在恼羞成怒的元王的暗中操作下,西秦朝堂之上,更强烈的一轮进谏战争愈演愈烈了。

    皇帝根本就没有看见这些很冲的奏章,青妃的肺却都快被气炸了。

    驱虎国占领西秦城池土地,本来不过是一个拒绝对简渊封王的托词。

    现在的驱虎国已经和西秦相安无事多年,简直成了西秦不可多得的,最友好的一个邻邦。

    她没有那么傻,此时无端去挑起和驱虎国的战争。

    无论这场战争能不能胜利,都只会更大的增加简渊的功劳。

    到那时,她和太子也将无辞可托,最终的结果,便是不得不满足这些大臣们对简渊封王的要求。

    青妃简直不能相信,如此心照不宣的事情,这帮人如今竟真的她较起了真?

    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东西,还真以为她和太子惧怕二皇子手中那点兵权呢?

    她决定给这帮上头上脸的家伙一点颜色看看,好叫这些人知道。

    西秦的天下并没有变,西秦的朝堂,到底是谁说了才算的。

    于是,青妃特意的起了一个大早。

    对着宝镜仔细的盛装之后,便再一次亲自进了云宫。

    她请出日夜环绕在无数美人之间,已经有些昏昏沉沉的皇帝。

    当天的早朝,脸色苍白,赢弱不堪的皇帝便罕见的出现在空置已久的龙椅上。

    依旧嚣张的青妃当着皇帝的面,把那些言辞最为激烈的奏章狠狠地给撕掉。

    然后,毫不客气的掷在为首那几个保嫡派大臣的脸上。

    然后,怒气冲冲的青妃才拂袖而去。

    已经看得呆呆怔怔的皇帝努力撑开眼皮,讪讪的支吾道:“啊……众位卿家,以后,此事就不要提了。”

    “哎,驱虎国势强大,不是说赶就能赶走的。”

    “众位卿家的意思,孤也明白。”

    “只是……皇子连年征战,已是十分疲惫,容后再议吧。”

    “你们……就不要和爱妃争执了……”

    这些大臣们看着一旁神情轻浮,满脸倨傲冷笑的太子。

    再看看废柴的皇帝,顿时就面面相觑了。

    他们立刻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西秦的朝堂之上,青妃熏天的权势依然还在。

    此次,她没有因为此事大行黜免杀伐,已经是她做了很大的忍让。

    如果他们这些人再不识时务,不知好歹,可能就要自取祸端了。

    并且,瞧着皇帝的意思,他们耗费了无数心血,写下的奏章,皇帝压根就不知道。

    完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皇帝还以为,眼前这些大臣们,只是因为二皇子殿下接连打了两场胜仗。

    便开始得意忘形,力主要对驱虎国开战呢。

    的确,单就目前提出对驱虎国开战的事情来说。

    确实是一个极不明智,且有些好大喜功之嫌的举动。

    他们这些大臣们不被皇帝斥责,已经是天高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