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香郁果 > 梦里不知身是客(十一)

梦里不知身是客(十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全职艺术家主神崛起全职法师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异界直播间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7.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二炮走进了养猪场。

    和他见过的养猪场似乎不大一样,他见过的养猪场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说:“咱在部队上,算是条件好的,也就是用水泥砖瓦修一个露天的大猪圈,里面圈养一二百头大肥猪,因为有专人负责喂养管理,粪便起的很及时,打扫的比较干净,猪们享受比较好的待遇,用水泥筑造的石槽,也经常被冲洗的很干净,但是,尽管如此,养猪场还是人们不愿意去的地方,养猪的人更是被人看不起,而咱更多看到的养猪场,和咱在部队上建的养猪场相比又差得远,就是脏乱差的集合体。”他说的一点不错,人们常常把那些懒惰不爱整理内务的人住的地方,称之为猪窝,可想而知,把上面下放的干部送到养猪场,的确是要让他们脱胎换骨,就像大标语写的:

    “踏两脚猪粪,炼一颗红心”,

    “日闻大粪臭,夜梦猪肉香。”

    胡二炮站在那儿愣神,难道我走错地方了?这哪儿是养猪场啊,就是一个园林嘛,这园林不算大,也就是有个一百四五十亩左右,平展展的就像一个绿茵场,中间有一条通衢大道,能平行通过两辆大汽车,大道两旁长着挺拔的白杨树,树叶在秋风中呼啦啦的响,就像是夹道欢迎他,他顺着通衢大道一边走一边观望,园子里果蔬花卉长得很茂盛,果树不是成片的,而是成条的,不同的果树带横竖交错,形成不同色泽的几何图形,每一个几何图形都有一二亩大,里面有一座建筑物,这建筑物很简陋,就是用河滩捡来的鹅卵石,再用红胶泥参进麦秸草垒成的简易房,简易房不算小,每一座都有四五十平米,上面用木条或竹竿搭成凉棚,凉棚上面爬满了南瓜、丝瓜、葫芦、天花粉、爬山虎之类的青藤植物,能住进这爬满青藤的环保小屋也不错,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他数一数,这样的环保小屋有一百多座,想想他在部队的营房,这样大的房子,每间都安排七八个人住,这一百多座爬满青藤的环保小屋,能容纳千把人,这不就是一座园林吗?有十来个人就管过来了,张一把,说上面下来的干部,都安排到养猪场,看来就是个借口,根本不是什么养猪场,这些环保小屋就是给下放干部住的,这儿环境不错,就像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胡二炮继续往前走,差不多走到了园林的尽头,有一大片苍松翠竹掩映着一座红色的建筑,这建筑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半个世纪前的乡村,肯定算是一流的建筑了,这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建筑群,坐北向南是一座三层的楼房,东西两厢是二层,前面是一溜儿平房,这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的建筑格局,楼房很新,看来是新建不久的,胡二炮啧啧赞叹:“比咱在部队住的条件还好些,”这个地方以前可能就是养猪场,如今改建成“五七干校”了,比起其他地方的“五七干校”,这里的条件算是不错。

    大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干部模样的老头儿,五十多岁了,背有点驼,头发花白,额头上的皱纹也很深,穿一件深蓝色的四个兜的中山装,虽然打着补丁,但洗的很干净,熨的也很挺括,老头儿看见门口站个干部,就热情的打招呼:“你是上面下放的干部吧。”胡二炮点点头“张一把让我到养猪场报到,我不知道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你没有走错地方,这儿就是养猪场。”

    “养猪场里咋没有猪?”

    “我这就让你看看猪。”

    老头走到一棵大树下,树上挂着一口钟,老头拿起钟槌敲响了钟,不大一会儿,寂静的园林就热闹起来了,先是从楼房里走出来很多干部模样的人,给老头打招呼:“李支书好!”李支书也给他们问好:“教授好,专家好”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都离开楼房向着不同的几何图形走去,原来那些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都是专家教授各自的实验基地,面前的这座楼房,也就是专家教授楼了?

    “人都住在专家楼了,那些爬满青藤的小屋是干什么用的,”

    胡二炮的疑惑很快有了答案,老头儿笑眯眯地说:“是给猪住的,许多到这里参观的人都和你一样,不认为这是养猪场。”老头的话音刚落,奇特的景观就出现了,从那爬满青藤的小屋里,跑出来了一群猪,和他想象的差不多,每一间环保小屋里都住着八到十头猪,有一个猪倌儿负责它们的生活和娱乐,现在是散步的时间,猪们都走出了小屋,在草坪上果树下散步撒欢,不光有猪,还有鸡鸭鹅,也叽叽嘎嘎的叫着,鸡们飞上了屋顶,鸭和鹅则跳进了大水塘,胡二炮好生惊讶:“这不就是科学画报上讲的,园林化生态养殖吗?”老头点点头:“可以这样说,咱这里条件不好,和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基地比还差得远,仅仅算是雏形吧。”

    胡二炮对面前的老头儿有点钦佩:“你是个老教授吧,这园林化生态养殖的项目就是你领头搞的?”老头摇摇头谦虚的说:“我不是教授,我是教授的朋友,这园林化生态养殖是专家教授们帮助我们搞得,这里是养殖场,是果园,是花园,是草场,实行的是粮-菜--果—草-沼-鱼”种养模式,30亩粮、20亩菜,50亩果,30亩草,建了10口沼气净化池,挖了一个二十亩大的鱼塘,实行固、液分离,沼渣和塘泥捞出来制成固体肥料,沼液抽到池塘,搞水产养殖,那些爬满青藤的小屋就是养殖房,有专门设计的架空层,用来收集排泄物,人畜的粪便和生活污水,都通过地下管道,流进沼气净化池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照明取暖烧水做饭,这些爬满青藤的小屋,看似简陋,但很舒适,冬暖夏凉空气好,不但猪们住在里面舒服的直哼哼,连猪倌儿都不爱住楼房,说楼房冬冷夏热空气不流通,还容易煤气中毒,不如这环保小屋,冬天垒个大火炕,暖暖和和,夏天睡在花架下,香风怡人,这些专家教授乐不思蜀,赖在这儿不想回省城了,经过净化处理的沼液,清澈透亮,没有臭味,被用来浇灌果蔬花卉,那些喷罐头喷出来的其实就是沼液,和清水一样,猪场现有母猪30头,种猪20头,猪仔儿10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800多头,年产值10万多元,刨去成本净挣五六万,给大队交一半儿,剩下的用来改善专家教授的生活,而那些果蔬花卉的收入也不少,都由专家教授自由支配做科研经费了。”

    老头儿侃侃而谈,胡二炮佩服的连点头。

    这时候从远处跑过来一个人说:“李支书,张主任让我通知你,公社新来的书记到我们上下寨蹲点,他把他安排到养猪场了,人该到了,要你派人接待一下。”李支书说:“知道了,我安排就是了。”通知的人走了,胡二炮仔细的看面前的老头儿,终于认出来了:“李区长,你还认识我吗?”李区长,就是李万祥,他看着面前的人摇摇头:“有点面熟,想不起来,老眼昏花了,记性也不好。”胡二炮激动的上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八路军的军礼:“李区长,小八路虎墉斌向你问好。”李万祥睁大眼睛看了好一会儿“真的是你吗?小虎同志?”他又摇摇头:“不是,一点都不像。”胡二炮说:“我真的是虎墉斌。”李支书说:“变化可真大,当年那个清清瘦瘦的小虎子,如今成了高大威猛的大虎子了,我听说你在东海前线当大团长,虎大英雄咋踅摸到这儿来了?想念我了?看我来了?”虎墉斌摇着李区长的手说:“转业了,安排到咱们县,老县让我补马朝华的缺,当一个排在最后的主抓文化教育的副县长,我不想干,他就让我到城关来当书记,可是,我在部队上时间长了,一猛到了地方不习惯,没有把城关弄美气,就打退堂鼓了,到洛阳找马市长想要个闲职。”李支书说:“这就对了,华弟给你个啥闲职?你该不会像我一样,革命意志衰退,吃老本不想立新功,啥工作都不想干,当个下放干部,吃闲饭不管闲事吧?你这可不对,我是老了,快六十了,你四十都不到,正是年富力强,如今是特殊时期,能干事情的干部太少了,你可不能当老怂。”虎墉斌说:“我不能当老怂,我又回来了,继续当城关的书记,但是,公社的大门被大字报封了,我进不去了,就来到上下寨,算是蹲点吧,不管咋说,李区长,你得给咱安排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咱是又饥又困的”

    李支书说:“这有啥难,随我走吧。”

    他们俩一前一后的进了专家大院,李支书指着头一间房子说:“这是传达室,也是我的住处,你就先在这儿打打牙祭,困困觉,我安排人把楼上空的那个套房打着干净,给你住。”他们进了房子,这传达室比一般的传达室要大一些,一明一暗有两间房呢?李支书唤一声:“刘春风,快出来,看是谁来了?”刘春风从里间出来,一眼就认出了虎墉斌,“这不是新来的虎书记吗?到上下寨视察来了?”虎墉斌笑笑:“春凤还是这样年轻有活力,你不是嫁给马朝阳了吗?咋在这里?”刘春凤说:“我不爱马朝阳,我爱李万祥,我等了他二十年,将他的老婆等死了,我就嫁给他了。”虎墉斌说:“我最佩服春凤身上这股执着劲儿了。”李万祥撇撇嘴:“就是个二戆子”刘春凤说:“也就是二戆子才嫁给你,正常的女人,谁会给你那仨畜生娃儿当后娘。”关于春凤给三个畜生娃儿当后娘的故事,在社会上传的很广,虎墉斌也知道一些,心中有点感动说:“春凤真的不容易。”

    刘春凤站在那儿想和虎书记多聊一会儿,李支书说:“我的药熬好了吗?”

    “早熬好了,我给你端来。”

    刘春凤跑进里间。

    李支书说:“我的事不急,你快点打开火,给虎书记做点吃的,他还没吃饭呢。”

    刘春凤答应着,不大一会儿,就端着调盘出来了,上面放了一碗药,先递给丈夫,还有一碗鸡蛋西红柿的盖搅面,热乎乎香喷喷的,“虎书记,咱的手艺不好,你将就着吃点吧。”饥饿中的虎书记,顾不上客套,接过碗,拿筷子一搅,呼呼噜噜,饿虎扑食般,三口下去就剩个碗底了,直呼:“好吃好吃,春凤,你的手艺不错,做饭速度也快。”

    春凤说:“主要是火快”

    虎书记问:“什么火,这样快?煤气吗?”

    春凤说:“不是煤气,那玩意儿,城里的女人都舍不得用,费钱,一罐气要七八块钱呢,我们用的是沼气,自己造的,不掏钱,想用多少用多少。”

    李支书喝完了药,虎书记也吃饱了饭。

    春凤将碗拿到里间洗干净,又沏了一壶茶端出来,放到桌子上说:“虎书记喝杯茶吧?”扭头一看,虎书记已经歪到躺椅上睡着了,春凤要祥哥搭把手,把虎书记扶到里间的床子上睡,祥哥说:“不要动他,让他香香的睡一觉,你快上专家楼,将三楼西头的,那个大套房收拾出来,虎书记来上下寨蹲点,要住上一年半载。”

    春凤来到专家楼三楼,打开西头的那个大套间,这是一间专门用来接待上级领导的房子,平时不怎么用,收拾起来很容易,不到一个小时就收拾好了,她打开衣柜,从里面取出被子和枕头,拿到手中觉得被子有点潮湿,枕头也有点霉味儿,就抱着走下楼,准备搭到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晒一晒,却看见李紫环和刘翠枝一人抱个被子,一人抱俩枕头走了过来。

    “紫环,你抱个被子干啥?”

    李紫环把被子也搭到绳子上,擦擦汗,顺手摘个芭蕉叶扇着风:“累死了,都是翠枝,我说这路远,让刘三儿用架子车帮我们送过来,她心疼她侄子,说刘三儿还没有吃饭,还是咱自己给送过去吧。”刘翠枝笑笑说:“紫环姐你不能说瞎话呀,是我不让刘三儿帮咱拿的吗?是你想见虎书记,巴结虎书记,亲自给虎书记送被子,你累,我也累呀,这枕头虽然没有被子沉,也不轻多少呀。”

    刘春凤不明真相:“你们俩这唱的哪一出儿?咱这专家楼里没有被子吗?这是什么?就是潮一点,我搭出来晒晒就行了,这么远,这么热,没事找事的给送个被子和枕头,你俩可真行,巴结领导也不是这种巴结法。”李紫环用手捏着被子说:“这被子是咱做的,咱知道,这里面缛的棉花不好,死板板的烂套子子,盖上又沉还不软和,你再摸摸咱这被子,全是雪白的好棉花,软和和的盖上舒服。”刘春凤用指头掰开布缝,露出雪白的棉花,“李紫环,你日子不过了,用这么好的棉花缛被子,你那来这么多好棉花,你是不是把今年分的棉花都缛被子了?那也不够缛一条被子。”李紫环有点炫耀的说:“这不是粘闺女的光吗?婆家是棉产区,棉花多,结婚给送了一百斤好棉花,我给做了十床好被子,不舍得都赔她,就留了两床,我们盖了一条,这一条闲着也是闲着,就拿来给虎书记盖吧,算是咱李紫环的一点心意。”刘翠枝说:“紫环姐,年轻时喜欢虎墉斌,二十多年了还想着他,总算有了一个表达的机会。”刘春凤说:“李紫环喜欢虎书记,给送一床好被子表达心意,翠枝你呢?你送一对枕头,是啥意思?”刘翠枝说:“我没有意思,老杨有意思,这枕头是老杨让我送过来的。”

    老杨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没有亲兄弟,在心中把朝华和墉斌当成亲兄弟,他对刘翠枝说:“华弟如今混的不错,咱心中坦然,就是墉斌,咱在心中想了他二十多年,如今见面了,却高兴不起来,墉斌混的不好,事业家庭都不美气,一个人孤零零的没个地方去,我让他到上下寨来了,我忙,没时间去看他,你去看看他吧。”翠枝说:“去看他,给他拿点什么呢?做点好吃的吧。”老杨说:“养猪场生活不赖”翠枝说:“那给拿双鞋吧?”老杨说:“墉斌的脚大,比我大三码呢。”翠枝有点作难了“那给拿点啥好呢?”老杨指指立柜上的枕头说:“要不,把这对枕头送给他吧。”翠枝说:“这枕头可是咱俩结婚时做的,光上面这花儿我都绣了半年,平时咱都不舍得枕。”老杨说:“你不舍得,就算了。”翠枝说:“咋不舍得?你的好兄弟,也是我的好兄弟,咱刘翠枝可不是小家子气,不就是一对枕头吗,送!”

    “送”字太响亮了,一里一外都能听得到。

    “送什么?”李支书接过话头。

    三个女人抬起头,看见李支书和虎书记已经走到他们面前。

    春凤说:“刘翠枝和李紫环巴结领导,一个给送一床被子,新里新表新棉花,一个给送一对枕头,虎书记,你看看,这鸳鸯戏牡丹绣的多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