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宫记·晏然传 > 207此恨婉转无绝期

207此恨婉转无绝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7.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燕朝隆庆十六年秋,锦都。

    马车缓缓停在一座宅院门前,这宅院的大门高高的,自内而外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肃穆,让人不敢接近了去。

    这也确实是个旁人接近不得的地方,太子府。

    大燕朝储君的住处。

    .

    从马车上下来一个女孩,□岁的年纪,生得眉清目秀,一身宫女的装束,望了望面前的大门,怯生生地问同来的宦官:“就是这儿?”

    那宦官淡看了她一眼,尖声尖气地应了句:“是。”

    便带她上前去,叩了叩门。一个最多不过二十岁的宦官开了门一瞧,便笑道:“这就是夫人指下来的人?”

    带她同来的宦官一揖,笑应道:“是,夫人亲自挑的,让尚仪局的宫娥好生教导了大半个月才吩咐给送来。小丫头到底不懂规矩,大人日后多照应。”

    二人寒暄应承了一番,带他来的那人便告了辞,开门的宦官带了她进去,一壁往里走着一壁自我介绍:“我是殿下跟前管事的,旁人叫我一声郑大人,你也这么叫就是了;府里的尚侍姓方,叫方尚侍便是。”说着回头睨了她一眼:“你叫什么名字?”

    “我……”小姑娘出言愣了一瞬,随即反应过来,垂首道,“奴婢雨梦。”

    郑褚听得脚下一滞,回过头来看了看她:“舒韶夫人没给你改个名字?”

    她怔住。舒韶夫人是给她改了名字的,但她不喜欢那个名字,那名字复杂到她现在都没记住怎么写,因此一看换了地方就想改了回来,怎么一下就被问着了?

    郑褚又觑了她一眼,说:“和太子殿下的未婚妻同名,夫人若没给你改,就让殿下给你改一个。”

    她顺势点了点头,喃喃道:“诺,听殿下的。”

    郑褚却没带她去见太子,而是去了她的房间。她一边收拾着东西郑褚一边叮嘱她一件事情,门忽地被推开,两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小姑娘探了身子进来张望,望一望她然后望向了郑褚:“郑大人,她就是舒韶夫人送来的么?”

    郑褚回头一看,笑道:“是,你们来。”

    二人一并走进来,郑褚便向她道:“这是晏然、怡然,晏然入府早些,怡然三个月前来的,肃悦长公主挑来的人。你们年纪差不多,房间也挨着,有什么事互相照应着。”

    二人看看她,那个从服饰来看品秩略高的便嬉笑着问郑褚:“奴婢是晏然、她正好叫怡然,难不成她叫肃然什么的么?”

    郑褚瞧了她一眼,回答晏然说:“殿下还没给赐名呢,你要是有主意可以跟殿下说说去,先前的名字连问也别问。”

    晏然和怡然一福,答了声“诺”,四只小手一伸就把郑褚往外推,一边推着一边还说得客气:“大人您去忙您的就是了,我们来照顾她,不劳您操心。”

    郑褚就这么被“请”出了门外,二人一不做二不休地把门栓上,听到郑褚在外面提了声叮嘱说:“别光顾着玩,晚上得带她拜见殿下去。”

    被搁在门外的郑褚听到里面一串清凌凌的笑声,然后听到了晏然的答话:“知道了。今晚奴婢和怡然都当值,带她同去便是了。”

    郑褚转身离开间一声长叹:打去年晏然来了,府里就热闹了好多;怡然来了之后直接热闹程度直接翻了一倍;这回又添了一个……

    他也明白,这三个人里,除了受太傅所托送进来的晏然,其余两个,一个是舒韶夫人指进来的一个是肃悦长公主指进来的,多半就是指望着日后当嫔妃的。倒也未必图什么,不过未来的天子枕边能有个说得上话的人总是好事。

    当然,六年后,郑褚知道他错了……

    .

    当晚,太子贺兰宏晅的书房里一片安静,四下侍立的下人都不出声。一会儿,外面响起了脚步声,也是轻轻的,小心翼翼地不打扰这片安静。

    郑褚便悄声迎了出去,正是那三人来了,郑褚压着音道:“晏然怡然先进去,你等着殿下歇下来了再去见。”

    晏然与怡然一福,就进了屋去,郑褚也随了进去,独留了她一个人在外面。已是深秋——准确地说再过几天就要立冬了,虽在书房外头还有个小间,门却敞着,小风冷飕飕的。四下倒是有坐的地方,但她也不知能不能坐,就站着到处张望。

    .

    书房里是个不一样的景象。晏然如往常一般进了屋研好墨、添好茶,就坐到了自己的案几前①,拿了昨日没读完的一本书来读;怡然站在太子身边,不停地走神,直往晏然这边看。

    晏然拿着书,实则也没看进去。小孩子玩心都重,想着外头还有一个日后的新玩伴,书什么的就成了摆设。

    可这俩人又不敢吭声,就是一会儿对望一眼,动动口型,再看一看外面;再各自发会儿愣,再重复如上动作。

    郑褚轻咳提醒了两次,两个小丫头还是不知收敛,倒是弄得太子也朝晏然看了过去,开口便是一句:“你又干什么了?”

    “……”晏然愣住,哑了哑道,“奴婢……没干什么啊……”

    太子遂睇了怡然一眼,又道:“那你们俩眉来眼去干什么呢?犯了什么错赶紧招,别掖着。”

    “才不是……”晏然委屈地念叨了一句,便回道,“今天舒韶夫人送来的宫女来啦,在外面候着呢,殿下要不要见见?”

    郑褚暗瞪着她,忍不住地腹诽:我怎么就这么想抽你呢?

    太子“哦”了一声,答说:“一会儿吧。”又继续看书。

    晏然不怕死地追加了一句:“殿下,外头冷。”

    太子就放下了书,看向郑褚:“先让她进来吧。”

    “……诺”郑褚应得无奈,转身出去叫那新来的宫女。

    .

    见了她,太子第一句话也理所当然是:“叫什么名字?”

    “奴婢……”她滞了,求助地看向郑褚,郑褚笑道:“等殿下赐名。”

    旁边的晏然和怡然开始怯怯私语,太子瞥了她们一眼,想了一想,便道:“叫婉然吧。”

    这边她还没回话,就听得那边怡然一笑出声,伸手就拔了晏然髻上的一只簪子:“我赢了!”

    郑褚瞪过去:“叫什么叫!”

    太子扫过去:“什么赢了?”

    “这个……”怡然垂下头,将簪子握在手里,犹自沉浸在胜利地喜悦中笑道,“奴婢和姐姐打赌,奴婢说殿下给她赐名必定有个‘然’字;姐姐说不可能,说奴婢也不过是名字正好碰上了,若是殿下赐名才不会特意用这个字呢。”

    太子笑看向晏然,晏然怒瞪着太子,怡然摆弄着手里新得的簪子甚是欣慰。

    婉然盈盈一福:“谢殿下。”

    .

    当下婉然就觉得,在府里混得更好、更了解太子心思的一定是怡然,当晚她就去了怡然房里,有一句没一句地套着近乎,显得颇是亲昵。

    亲昵道她自己心里都在感慨,自己好深的心思。

    怡然却是个没什么心眼儿的人,和她聊得开心,晚上还留了她在屋里一同睡,两个小姑娘又聊到了大半夜。

    第二天早上,她们起床后,她却不忘多问怡然一句:“不叫晏然姐姐么?”

    “姐姐早起了。”怡然回身一笑,“她总起得早,殿下上朝前她就过去侍奉了,差不多是寅时。”

    “寅时……”婉然啧了啧舌,“那么早?”

    “是,殿下也劝她多睡一睡,不过她觉少,劝了也白劝。”怡然便拉着她往外走了。这会儿天已经大亮,宫中早下了朝,她们走到书房前的时候太子刚好下了朝回来也往这边来。

    远远地就听到晏然的声音,很是带着些懊恼:“不管!殿下就得赔奴婢簪子!”

    继而就是太子带着笑说:“俗话说愿赌服输,晏姑娘你很是不磊落啊!”

    “殿下成心让她赢,怎么还成了奴婢不磊落!明明是殿下不磊落!”晏然不依不饶,殊不知数步之外的书房里二人正侧耳倾听着。

    “我哪儿不磊落了?”太子驻步一拍她额头,一本正经道,“我这是教你学好,哪有打赌还去买通人的?你活该输给怡然。”

    “殿下你仗势欺人欺凌弱小惨无人道惨绝人寰丧尽天良。”晏然快语如珠,婉然在屋里吓得直捂嘴,怡然则是不住地翻白眼:“这是把学过的成语全用上了吧?”

    愣神腹诽间二人踏进来,怡然和婉然一惊,连忙福身:“殿下大安。”

    “免了。”太子笑看着怡然,又看向婉然,一副“叫你话多”的表情,端得是幸灾乐祸。

    天知道那天太子府的书房里,晏然尖刀般的目光是如何在太子与怡然间划来划去,换来的是太子的淡然和怡然的得意。

    那年,婉然八岁。她进了太子府,获得了日后要陪伴她很久、后来又被她亲手断送的姐妹之情。

    那天她只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里滋生着,过了好几年她才知道,这种情绪大概叫做嫉妒。可她却是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她的心思,比那二人要阴得多了。

    似乎是天生就有的。

    .

    过了一年,太子大婚。那年,婉然十岁。

    这一年里她一直过得小心,从没犯过什么大错。太子对这三个人都不错,她的日子也挺滋润。

    头一个大错就是打翻了婚礼所用的牢食②。

    虽是厨房新备了一份且什么都没耽搁、太子一时甚至都不知情,但还是不能改变婚礼前出现这样的事不怎么吉利的事实。

    她就被罚在前院跪了一夜,那天她望着星夜,入府以来第一次哭了。晏然和怡然也跟着心情不好,去求了郑褚几次,郑褚也不敢直接饶了她,还得等次日让太子或者太子妃发话才是。

    可婉然看到的却是另一回事,她只觉得晏然和怡然都不在、独留了她一个人,定是把她忘了自己休息去了。

    她甚至一时连夜里不能随处走动的规矩都忘得干净。

    心里就有了怨,却什么也不敢说,在听到脚步声的时候,她几乎已经昏昏欲睡。

    新婚次日太子并不早朝,这是太子要带太子府入宫拜见皇后和舒韶夫人。她想喊一声,但一夜病下来,嗓子已经发了哑,就眼睁睁地望着他们离开。郑褚一时忙忘了这事,也没提醒一声。

    是以她一直跪到了两个时辰后,太子和太子妃从宫里回来。晏然怡然早就在门口等着了,虽没同她说几句话,她也看得出二人神色的焦急,但想起昨晚自己独自跪了一夜,心里竟是半点感激也没有,只冷冷地想:虚伪。

    太子回了府,入府见到在这儿等自己的晏然和怡然,便觉得定然有事。二人垂首一福:“殿下大安、太子妃大安。”

    “怎么了?”太子妃疑惑地看了看她们,笑问一句。怡然开口就要答话,晏然犹豫地拉了拉她——这是关乎婚礼的事,焉知太子妃不会怪罪?还是私底下跟太子求个情好。

    太子妃也识趣,瞧她们这个样子觉出是有自己不便听的话,又知她们都是府里得脸的侍女,朝太子一福便道:“臣妾先回去歇息了。”

    太子颌了颌首,太子妃便向里去了。太子淡看着二人:“说吧。”

    “殿下……”晏然斟酌着言辞,总是没勇气告诉太子婉然打翻了牢食,犹豫了半天支支吾吾道了一句,“婉然她是无心之失……”

    “什么无心之失?”太子不解间转头一看,终是看见了跪在院子一边哭得眼睛通红的婉然,便走了过去,问她,“怎么了?”

    “殿下……”婉然俯身一拜,惊惧地抽噎道,“奴婢知罪了。”

    太子睇一睇她,复问“怎么了?”

    “殿下。”晏然和怡然一边一个蓦地跪了下去,“求殿下饶了她。”

    “晏然。”太子轻蹙眉头看着晏然,“你说清楚了。”

    晏然不自觉地缩了一缩,道:“她昨天……不小心打翻了殿下和太子妃的牢食……”说着看一看婉然又睨一睨太子的神色,“都跪了一夜了,一直到现在。”

    太子听罢淡看了她半晌,好像在犹豫要怎么做才好。弄得她心中不安又不敢多说话。

    须臾,听得太子一喟,伸手扶了她一把:“起来吧,回去歇着。”

    那天,照理是晏然和怡然替她说了情才得以救了她一命,九岁的她却并不知感激反有些怨。不知感激却又对二人千恩万谢,弄得二人直不好意思。

    .

    隆庆十九年,皇帝驾崩了。那年,晏然和怡然十二岁、婉然一岁。她们就这样进了宫,同是御前女史的位子。

    十一二岁的年纪,做到这个位份算是很不易了。不过三人虽则年纪小,却规矩全,做事也机灵,宫人羡慕却不敢有太多不服。

    进宫的第四天,晏然就病了。婉然知道,晏然身子最弱,平常吃得不多睡得也少,总是时不时就病上一场。太子时常会去看她,又或者在她没病却没胃口的时候威逼利诱她多吃些东西。

    这些在太子府里都见惯不怪了,可现在是在皇宫。

    一连两日,皇帝没见到晏然在跟前,就知她不是寻常休息,随口问怡然:“晏然呢?”

    怡然答也答得惯了,一福身老老实实道:“病了,告假歇息了。”

    皇帝便搁下了笔:“带朕去看看。”

    这是刚安顿下来不久,皇帝尚不知晏然的住处。婉然和怡然就一起打着宫灯带着他去了。到了门口,怡然欠身说:“陛下,到了。”

    皇帝信手推开门,屋里烛火亮着,婉然只往榻上一瞧就惊得心里“咯噔”一声。

    只穿着中衣裤的晏然在榻上睡得四仰八叉。

    宫里有规矩,宫女只许侧睡③。婉然被送到太子府前,在宫中就被尚仪局的宫女严板过这条,说得简单点就是打出来的,于是这么多年都不曾变过。晏然不一样,她直接去了太子府,太子不愿意苛责她,也就没人管她这些小毛病。因此晏然只是台面上的规矩学得周全,对这些个小规矩的熟悉程度当真只是“限于理论”。

    彼时婉然虽则偶尔对晏然和怡然有怨,却是被她自己压制得很好,她仍旧把她们当朋友。乍见了这样的情境,她脱口而出:“陛下……”她想为晏然说点什么。

    却见皇帝沉着脸在门前淡看了睡成了个“大”字型的晏然一会儿,忽地一声轻笑,提步走了进去,弯腰拾起被踢在地上的锦被,抖开,给她盖上。

    睡梦中的晏然察觉到被子落下来,紧抱住被子翻了个身往里滚了滚。

    皇帝一声哑笑。转身想走,又看到榻边小几上的瓷碗,里面褐色的药汁仍冒着热气,大抵是宫人煎好了端进来的,见她睡着就没叫她。

    皇帝就坐了下来,推了推背对着自己的肩膀:“晏然,醒醒。”

    “嗯……”晏然睡得迷迷糊糊,没什么反应;一旁的婉然忐忑地看了怡然一眼,怡然很淡定。

    “晏然。”皇帝又推了推她,她终于翻过身来,强睁开眼看了看,猛地坐起来:“陛下……”

    皇帝指了指旁边的药碗:“先把药吃了再睡。”

    “诺……”晏然立刻应了一声,巴巴地望了一眼那药碗却有些犹豫,“陛下……奴婢……一会儿喝……”

    太子府上下都知道她最怕喝药。

    怡然在后憋着笑,婉然却是矛盾的心思,一方面盼着晏然快点好,同时又不屑地淡看着,心说如今太子登基做了皇帝,他还能再喂你药不成?

    可是那天,十一岁的婉然,就看着皇帝把药端起来,舀了一勺吹凉,送到晏然嘴边,对牙关紧咬的晏然冷冰冰吐了两个字:“张嘴。”

    晏然死拧着眉头把药喝了下去,简直要哭出来。皇帝锲而不舍地喂了她小半碗,她忍不住了,可怜巴巴地伸了手:“陛下,奴婢自己来。”

    长痛不如短痛,晏然终于把药一饮而尽。

    怡然含着笑拿来桌上的糕点给晏然解苦味,婉然却望着二人愣了神。这是她头一次以这样的心思看着皇帝,她觉得这个侧影,潇洒却又温和极了。

    但这却是晏然独一份的待遇,不久后她就更加确定这件事了。她在入冬的时候一连病了十几日,皇帝差人来问过,亦有过各样的赏赐,自己却从未出现过。

    婉然第一次强烈地觉得,自己按捺不住平日里只是偶尔出现的嫉妒了。她心里太难受,任由着这种嫉妒慢慢地转化成了恨。

    .

    病好后不久,她们迎来了入宫后的第一个新年。除夕有宫宴,散去时已很晚,她们却仍兴致颇高地守岁,全然不顾第二天还要当值这回事。

    几个小宫女都聚到了晏然的屋子里,围在桌前吃着各样糕点聊个不停。聊起宫里的趣事,也聊起日后的打算。

    不记得是谁先提的,但似乎是先问的怡然:“听说你是大长公主送去太子府的,将来多半是要为嫔为妃的!”

    说话的人兴冲冲,怡然却摇头如拨浪鼓:“才不要,我要出宫去,找个能只对我一个人好的人嫁了。”

    那人就有些失望,又看向晏然:“你呢?陛下待你最好……”

    话还没说完,就被晏然硬生生打断:“停。我才不做嫔妃呢,我是晏家的女儿,爹娘必希望我嫁个好人家为妻。陛下也说了,过两年就赦我出奴籍,指一门亲事。”

    终于问到了婉然:“那你呢?”

    婉然想了一想,这几年里她心思转变颇多:刚进宫时,她憧憬着能在宫里干出点样子,比如做到六尚局女官或是宫正什么的;被罚跪一夜的那一阵子,她只想回家;但现在……自从见了给晏然喂药的皇帝之后,她多希望自己也能有那一天……可她也知道现在的自己不行,除非,她做了他的嫔妃。

    “我不知道。”婉然闷闷地道,“没想过这些,日后再说吧。”

    这样的心思,在她心底压了很多年,她总是告诉自己“日后再说吧”。

    那年,三个十一二岁的姑娘围在桌前说出的心愿,终会在未来的一日变成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晏然作了宫嫔,受尽万千宠爱却只是妾室;婉然被杖毙;完成当年心愿的,只有怡然。

    .

    时光如逝水。转眼就是永昭三年,第一次的家人子采选已过,晏然也已及笄,在半年前作了御前尚仪。目下,皇帝已经为她定了门亲事。一直没告诉她夫家是谁,晏然威逼利诱数次,皇帝却就是不说。

    很多大事,变化都在一朝一夕间。谁也没想到晏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得幸,堪称是六宫震惊,皇帝一如既往的没有亏待她,直接封了她琼章,指了御前和她相熟的人去侍奉。其中便有婉然。

    有那么一阵子,就是晏然刚受封后的一阵子,皇帝为前朝的事烦着心,鲜少踏足后宫,晏然自然而然地失了宠,遭尽白眼。

    也就是那么一阵子,婉然觉得,反正自己作不了宫嫔,就这么陪晏然一辈子也挺好。

    可得宠的人注定是要得宠的,晏然本想用来生病避宠的果脯为她复了宠。

    六宫上下,唯独晏然和皇帝感情不一样,那是自小结下来的情分。皇帝与旁的嫔妃是夫君与妾室,更是君臣;她,却敢肆意说笑,时常不经意间忘了规矩、没大没小。

    这些婉然都冷眼看着,从不提醒。她心底时常有一股期盼,盼着晏然会不会有一天放肆太过、弄得皇帝忍不了她。她也瞧得出来,晏然比往常作宫女时多了一份刻意的谨慎,即便是和皇帝说笑时,也无时无刻都在。

    不过不经意间的忘形,不是这刻意的谨慎能约束得住的。

    .

    婉然一直知道,自那晚开始,晏然就对皇帝有了恨——没有恨也有怨。因为他害得她不能嫁人为妻,反倒要在这后宫里步步为营。婉然陪着她步步为营,却始终希望那双眼睛多看自己一瞬。

    晏然的恨意终于在醉时爆发了。大概是因为醉得太厉害,让她恍惚间想到了那一晚,抵死不从。

    候在外面的婉然,看到皇帝拂袖离去,看到红药惊惶不定的眼神。

    她短短迟疑了一瞬,便提步追了出去:“陛下……”

    “陛下。”她拦到他身前,在他阴沉的目光下滞了片刻,蓦地跪了下去。原来,即便她鼓足勇气追了出来,能对他说的也只有四个字:“陛下恕罪。”

    皇帝没有理她,冷冷离开。

    .

    次日,她疑惑不安地问晏然昨晚出了什么事、告诉她皇帝走的时候面色阴沉得可怕。酒醒后的晏然已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不过在郑褚来传的时候,她看得出,晏然她怕了。

    皇帝冷笑着说晏然酒后吐真言,晏然惊惧不已地谢罪,言辞间不乏算计,或是真情表露、或是以退为进,到底为自己躲过了这一劫。

    晏然回到明玉殿,她却在半路告诉郑褚,自己有东西落在了成舒殿,要回去取。

    她第一次有胆子对皇帝这样说话:“陛下,她那些话里才有几句是真的,您不知道么?”

    皇帝看她一眼,淡淡道:“知道,那又能如何?朕总不能废了她。”

    朕总不能废了她。

    婉然一愕,为什么不能废了她?她那是欺君。

    但理智告诉她,他不能废了她,她也不能劝他废了她,她们是朋友。不管她对晏然是否心存嫉妒,晏然却是真心信她的,这一点她很清楚。

    她缓了缓神,抬起头,见皇帝正看着她。那目光是冷冷的探究,看得她一滞。

    “朕让你去照顾她,你却来挑拨?”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随了他多年的她却听得出,这就是怒。定了定神,平静答道:“奴婢不敢,奴婢只是觉得陛下与娘娘这般不是个法子,总还是交心为好。”

    良久之后,她只听到皇帝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对她说:“退下吧。”

    那天,婉然忽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她要一直不让晏然与皇帝交心,误会便会越来越多,皇帝总有一天会厌了晏然。

    她想,她不是没有机会。但那时,她还觉得,就算自己有朝一日也做了嫔妃,她也不会同晏然翻脸的。她深知晏然待她不错,她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

    晏然和怡然的交谈,绷断了她在如火的嫉妒下对二人残存的一份情谊。

    那天她本不当值,但一同做事的云溪病了,就换了她去。到了寝殿门口,她听到怡然的声音,便下意识地驻了足。是晏然和怡然在闲聊着,如常的轻松。

    “真不想作这宫正,姐姐荐我上去,便是欠了我的。”怡然笑道。

    晏然嗔笑说:“得了便宜卖乖。知不知道这位子多少人想要?好好做你的事,再过两年也该嫁人了。”

    婉然在一瞬间怒不可遏。原来,晏然占有的不仅是皇帝的心,还有许许多多她在意的东西。

    比如宫正的位子,晏然很清楚她想要——她曾对晏然说过,自己想做六尚女官或是宫正。目下尚宫是两位太后身边的人、尚仪是晏然、余下“四尚”的女官一时半会儿不会换人,唯独有变动的就是几年前老宫正出了宫。

    怡然顶上了,她有些不服,却一直不知是晏然荐上去的。

    .

    那天她跑到湖边大哭了一场,哭得泪如泉涌。她觉得,多年来的好姐妹一直在骗她。而她盛怒之下转身离开而没有听到的后话是,怡然叹着气问晏然:“姐姐何必逼我?姐姐也知道,婉然一直是想要这个位子的。”

    晏然浅笑说:“我知道,但总觉得她心思毒了些,我怕她坐到这个位子上更加压制不住,我总不能让宫中酷刑成风。”

    她在湖边见到了静妃,嫔妃中最护着晏然的人。静妃温和地问她怎么了,她不敢说,静妃就笑问她是不是与晏然生了不快。

    她沉默。

    哭得迷糊地她,记不清自己是怎么和静妃一起去了荷莳宫、又被静妃哄着道出了对晏然的全部不满。

    她只记得静妃对她说:“说到底,还是晏然太不顾及你了。若她不在,你自然就心顺了。本宫也想她消失,你可愿意帮忙?”

    静妃询问她的意思,她陡然怔住,不可置信地望着静妃、这个晏然一直视作姐姐的人:“娘娘……”

    而静妃会这样开口问她,就已是心中笃信她会答应了。

    她确实答应了。

    .

    静妃有她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对婉然说了。天衣无缝,可以逼着皇帝废了晏然、让晏然翻不得身。但她觉得,凭皇帝对晏然的情分,不足以让他赐她一死亦或是废她入冷宫。

    如若只是降位禁足,晏然还是会有翻身的机会。

    婉然决定不给她这个机会。她结识了嘉姬任霜月的太医,虚情假意骗得他神魂颠倒。

    在静妃把晏然毒害娆谨淑媛的事“揭”出来后,她告诉张太医,想法子去骗嘉姬,让她相信自己有孕了。

    张太医二话没说便照做了,不过这一计却没用上。

    皇帝确实没有赐死或是废黜晏然,却也贬入了煜都旧宫为奴,同样是翻不得身了。

    .

    晏然离宫那天,婉然拿着从她那里找到的玉佩去了成舒殿,她要一争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皇帝见了她,却是从未有过的冷漠。

    她平静地把玉佩呈上去,对他说:“姐姐说……希望奴婢代替她……陪伴陛下。”

    这话说得直白极了,说得她自己都红了脸,头也不敢抬地期盼着皇帝的答案。过了许久,低垂的头的她见到皇帝走到了她面前,伸手扶了她起来,却是无甚感情地道:“婉然,就算是晏然的意思,朕也不能听。”

    “陛下……”她滞住,怔怔地望着他,说不出话。

    “你该知道,是你害了她。”

    她慌忙地摇头:“不是的……娆谨淑媛……”

    “她没有害娆谨淑媛!”皇帝厉声喝道,言罢顿时无力,停了一停,阖上眼睛,“她没有害娆谨淑媛,朕信她,但朕救不了她。”

    “陛下……”她思忖了一会儿,几是乞求地再度道,“那……求您让奴婢回御前吧。”

    她觉得他会答应。

    “不行。”皇帝的回答很干脆,淡看着她,又道,“朕怕每天看到你会忍不住杀了你,连晏然交代的最后一件事也办不好。”

    她心中一片灰暗。

    “六宫上下,你想去哪儿,你自己挑吧。”皇帝说。

    她抬了抬眼,淡漠道:“荷莳宫。”

    那天,踏出成舒殿的她,对晏然恨之入骨,只恨就这样让她走了,没能杀了她。

    婉然就到了静妃身边,混得如鱼得水。静妃信不过她,却不怕她出卖自己,她们互相都有把柄在对方手里,所以静妃大可以放心用她。

    .

    她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晏然竟会回来。一个被废黜的婕妤,回了宫、企图弑君却仍躲过一死。

    那阵子,她们不知道晏然在哪儿,只知道皇帝在和各方斡旋着,为晏然力排众议。

    终于,晏然又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受封充容。

    她在宫外生下的女儿受封齐眉帝姬。举案齐眉,婉然觉得,晏然在有意讥她。

    晏然再一次宠冠六宫,比两年前更甚。两年前,不过是比旁人得宠而已,如今,几乎是真真正正的专宠。

    被废过一次的她,终于不再如从前那般,大度地劝着皇帝多去看看别人了。不过这不要紧,皇后就要死了,静妃会争得后位,晏然她……嚣张不了多久了。她唯独担心的事情就是玉佩的事被戳破,但她知道,凭着晏然对皇帝长久以来的不信任,她是不会主动去问的;而只要她不问,这件事就变得顺理成章,皇帝不会觉出不对。

    那阵子出了很多事,皇帝受了伤——据说是被游侠所伤。晏然日日到成舒殿侍奉,御前宫人说,是皇帝怕她被帝太后问罪,所以让她日日都去。

    怡然嫁了人,夫君竟是晏然的兄长。晏家早已平反,皇帝让他作了关内侯,怡然就是侯夫人了。

    真是瞬息万变……

    从前在晏然身边得脸的宫人,在她离宫后都调回了御前、回宫后又还给了她。不过还有一个人在荷莳宫,红药。

    除了御前拨过去的那几个,红药是从前在晏然跟前最得脸的,亦和婉然很是熟络。但这两年里,因着对晏然的怨愤,婉然自己都觉得,她待红药刻薄极了,她惊讶于自己竟然可以这么狠。

    好在静妃刻薄得与她不相上下,且在晏然回宫后愈演愈烈。

    有时候看着红药遍体鳞伤还要忍着痛做好事情,婉然也会有一丝不忍,但这点不忍和心中的恨意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

    每次打红药,她都会用十二分的力气,若是宦官代为责罚,因着她这个掌事宫女的关系,也是断不敢手软的。

    有一次,直打得红药吐了血,用手死死捂着嘴,一阵咳嗽间鲜血从指缝里流出来,红药抓着她的裙摆,口气虚弱却不乏质问:“姐姐你为什么……从前同在充容娘娘身边做事,就算你最后背叛了她她也不曾怪过你,你又为什么待奴婢这样这样苛刻……”

    她只觉一阵怒火窜了起来,手中的竹板再一次狠狠落下,斥道:“一声充容娘娘叫得这么顺口!你以为你回簌渊宫去她还敢留你么!”

    .

    皇后终于死了,静妃开始谋划后位;红药的兄长也死了,那是红药在宫里唯一的倚靠。想要巴结婉然的宫人告诉婉然,红药大概又偷偷祭奠兄长去了,婉然冷冷地发了话:“去找回来,照死了打,活腻了就跟她兄长作伴去。”

    她没想到,就是在那天,晏然竟把红药带走了。

    竟然丝毫不担心她在荷莳宫待了两年已是静妃的人了?

    而且,晏然没有来询问静妃的意思,只是理所当然地待了人走、然后差人来回个话。这是明明白白的挑衅,只有宠妃才敢这样逾矩。

    婉然再次见到晏然的时候,她已经回宫很久了。正好红药也在,婉然气不过,便用话讥着晏然,让她要么向静妃叩首谢罪、要么把红药还回来。

    红药一味的胆子小,遇上这样的事就没了主意,又看着晏然为难、觉得她不可能为自己去跪静妃。可若是回荷莳宫……只怕会生不如死。

    婉然看着红药绝望不已地跪下、求晏然赐她一死的时候,怒不可遏地一耳光打了下来,直斥她吃里扒外。

    换来的是晏然亲手打过去的一巴掌,她说:“这后宫里,最没资格说别人吃里扒外的,就是你。”

    .

    昔日的姐妹终于动了手,婉然心里五味杂陈。她看着镜中脸上的伤痕,依稀渗着血迹,心头恨意更浓了。

    也许是一报还一报吧,晏然脸上也受了伤,是太后砸下去的茶盏摔出的碎瓷划的。

    婉然要就势毁了她那张脸。

    这件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瞒着静妃。她找到了从前在才人秋氏身边、现在在明玉殿做事的宫女玉禾,让她将药添进了晏然的药膏中。

    结果却是玉禾被发现了。所幸玉禾顾及家人,进了宫正司后便自尽,所有的嫌疑都落到了才人秋氏的身上,很快,皇帝下旨降秋氏为宝林。

    婉然一声冷笑:皇帝还真是在意晏然,没坐实的罪名都降了秋氏的位份。

    .

    静妃强行受了孕,为了后位。故而一直胎像不稳,阖宫上下都很是上心,婉然更是。因为她很清楚,这是静妃铺向后位的路,静妃做了皇后,才能再收拾了晏然。

    目下,已经晋了静媛夫人。

    可静媛夫人到底是比她更在意这个后位,变得患得患失,晏然的几句挑拨就让静媛夫人不肯再留她,又因她知道的底细太多,寻了个由头要赐她一死。

    还是皇帝救了她,把她打发去了柔婕妤那里。这是他对晏然的承诺。

    .

    大寒那日,已快临盆的怡然受太后诏入宫赴宴,席间一展茶艺,欲与晏然配合,晏然却拒绝了。柔婕妤就叫了婉然来,时隔十余年,她们竟又一次沏茶,就如曾在御前同做事时一样,默契极了。

    却就是这次的沏茶断送了静媛夫人的后位——早产生了孩子,却是个怪胎,且还断了气。这样不祥的事,让皇帝一举将她从正一品夫人降到了正五品姬。当矛头直指向婉然的时候,她就很清楚是晏然动的手了。她也终于明白晏然为什么这样恨她,因为有口难辩的绝望实在难熬。

    她的最后一线希望,是皇帝为了当初的承诺,再救她一次。

    可晏然和皇帝挑明了。玉佩的事,成了两人间一场荒唐的误会,郑褚眉眼丝毫不动地低垂着,语气平静却隐有讥刺地告诉她说:“陛下和充容娘娘都说了,这事儿够调侃一辈子的。”

    一辈子,他们会一起过一辈子。

    皇帝下旨赐她一死,她唯一的愿望,是拖晏然一起死。他不要她,她就要让他难受;晏然让她不快,她就要让晏然死。

    她告诉郑褚:“我有东西要面呈陛下。”

    郑褚面无表情:“有什么东西,我转交就是了,陛下怕是没东西见你。”

    “尹氏的血书就是郑大人转交的吧!”她凄然笑道,“你以为我还会信这些么?你们一个个都帮着晏然!”

    郑褚不耐地瞥了一眼旁边放着三件东西的托盘:“既不肯给,就赶紧从命吧。”

    “不让我见陛下,这东西自有办法到帝太后手里!”她阴测测地笑着。

    这招果然很管用,郑褚滞住了。如同人人都知皇帝喜欢晏然一样,太后不喜她也是人尽皆知的事。谁也不敢打这个赌,如果帝太后真的拿住了把柄不顾皇帝的心思赐晏然一死,那是谁都担待不起的罪名。

    郑褚带她到了成舒殿前,这个她很熟悉的地方。她无数次地设想过,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她可以以嫔妃的身份出现在这儿,和他谈笑。

    看来没机会了。

    她将荷包和信封交给郑褚,荷包里是骠骑将军霍宁给晏然的信,信封里是晏然回给霍宁的信;荷包里的信是真的,信封里的是她假造的,她练字一门灵,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别人的字迹。

    她想,皇帝和晏然间有那样多的隔阂,有这封信在,晏然必定逃不过一劫了吧。她望向大殿深处,只觉得晏然被吞没在了里面,心中一阵快意。

    可短短片刻之后,晏然出现在她面前,一句句地质问她原因,自知是一死的她,也一句句回答了这些原因。

    她说:“就算我死了,也还是会恨你的。”

    不就是赐死么,怕什么。

    晏然却告诉她:“杖毙。”

    是她两次欺君,赐死太便宜她了。是皇帝的意思,是她一直爱慕的人要她这样死。

    她的心已经死了。

    晏然回到殿里去,宦官走过来,一杖又一杖地落下。起初,都是打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让她受尽痛苦而不死。她拼命忍着,不肯让他听见,也不愿让晏然蔑笑。

    可她到底还是喊了出来,一声高过一声。

    自殿里,迸发出一阵大哭。是晏然的声音。

    婉然艰难地抬起头,望向殿中切了齿。她看不到他们,却能想象得到,皇帝现在该是如何哄着晏然。往事在剧痛中一幕幕划过眼前,她还依稀记得,太是太子的当今天子思忖片刻后说:“叫婉然把。”

    入府后的第二天,歇下来的她,对府中的其他下人一福身,说:“我叫婉然,皋骅人。”又对怡然和晏然说,“姐姐多多关照。”

    晏然和怡然便亲昵地拉过她的手,对众人道:“以后她就是我们的妹妹,谁也不许欺负她。”

    然后,她听到自己对晏然说:“御前三然……我不过是个凑数的吧。”

    她看到那个白天,太子扶起她对她说:“起来吧,回去歇着。”

    画面一转,面前的容貌变得成熟了许多,冷冷地对她说:“你该清楚,是你害了她。”

    “朕怕每天见到你会忍不住杀了你,连晏然交代的最后一件事也做不好。”

    原来,自始至终,她都争不过。

    此生,她风光过没落过。唯一的憾事,便是那自幼相熟的人占尽了风光,夺尽了她所爱之人的爱。

    她自己也想不清,这是否能算是爱。 但是她很清楚,她心中因此生了无尽的恨。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①关于晏然为啥会在太子书房里读书……这事儿在独立番外《当年晏语》里提过,木有看过的菇凉可以看一眼咳咳

    独立番外是不会入V的……

    ②“牢食”。牢食是指汉民族传统婚礼中“同牢礼”所用餐食。

    ③关于“宫女只许侧睡”。这个是在《宫女谈往录》里看到的,是清代宫女的规矩,之前有木有不太清楚,因为剧情需要就用上了……